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在一场集会上谈及职业体育界对中国态度时,突然将矛头指向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主帅格雷格·波波维奇和金州勇士队主帅史蒂夫·科尔,声称“他们不敢说中国坏话,我感到悲哀”,这番言论在体育界掀起波澜,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体育与政治之间那道本应清晰的分界线。
作为NBA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之一,波波维奇与科尔不仅以战术智慧著称,更以敢于对社会议题发声而闻名,波波维奇曾公开批评种族歧视、枪支暴力等美国社会问题;科尔则经常就移民政策、投票权等议题表达立场,然而在面对国际关系时,这两位教练却展现出令人深思的克制。
“体育应该成为搭建桥梁的力量,而不是筑墙的工具。”一位NBA联盟内部人士在匿名受访时表示,“教练们对国际贸易和政治议题保持谨慎是专业表现,这恰恰体现了对赛场之外复杂性的尊重。”
NBA与中国市场的联系可追溯至2004年季前赛首次登陆中国,如今联盟在中国拥有超过3亿篮球人口基础,每年通过媒体版权、赞助合作和商品销售获得可观收入,这种深度合作在2019年曾因个别经理人的不当言论面临危机,正是联盟和球队管理层的谨慎处理才维系了这段跨越太平洋的篮球情缘。

马刺队与勇士队作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球队之一,其商业布局也印证着这种关系的价值,马刺队早在2007年就开设中文官方网站,波波维奇指导的“马刺体系”在中国篮球教学领域影响深远,而勇士队凭借其华丽球风,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库里球衣连续五年位居中国销售前三。
“职业体育的本质是建立连接,而非制造隔阂。”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关系教授李明分析道,“教练和球员作为体育大使,他们的沉默有时比言语更能传递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
在特朗普发表言论后,美国体育媒体出现了有趣的分化,福克斯体育部分评论员支持特朗普观点,认为体育界人士应当“勇敢表达立场”;而ESPN的多位分析师则持相反态度,强调“体育应该超越政治分歧”,这种媒体分野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体育与政治关系的深层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波波维奇和科尔对此保持了极具职业风范的沉默,这种沉默并非怯懦,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专业选择,正如科尔此前在谈及国际事务时所说:“作为篮球教练,我的专业领域是设计战术和培养球员,对于需要专业知识和全面信息的复杂国际议题,我选择保持谦逊。”
这种立场获得了不少同行支持,迈阿密热火队主帅埃里克·斯波尔斯特拉在被问及相关话题时表示:“我们鼓励球员和教练在社会议题上发声,但这必须基于个人专业领域和知识储备,盲目评论国际事务不仅不负责任,也可能伤害那些通过体育建立的珍贵纽带。”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种“体育沉默”现象背后是职业体育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欧洲足球联赛、美国职业篮球赛、网球巡回赛等赛事日益全球化,体育组织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行为准则——聚焦体育本身,尊重文化差异,通过篮球、足球等通用语言促进理解。
中国市场的反应也颇为微妙,在特朗普言论传出后,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尊重波波维奇和科尔专业精神”的热门话题,获得超过200万次讨论,不少篮球迷回忆起波波维奇带领球队访华时的友好互动,以及科尔对中国篮球发展的积极评价。
“体育交流是国际关系中最柔软却最持久的力量。”上海体育学院国际体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指出,“当政治人物试图在体育领域划出界限时,体育界人士通过专业行为维护了这项运动的纯粹性。”
在商业层面,NBA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似乎未受显著影响,十余家中国品牌仍与联盟及各球队保持着赞助合作,2024-2025赛季中国区转播权谈判也如期进行,某国际体育营销公司亚洲区负责人透露:“市场对纯粹体育内容的需求持续增长,这证明体育本身具有超越政治分歧的魅力。”

回望历史,体育与政治的纠缠从未停止,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杰西·欧文斯、1971年中美乒乓球外交、1995年南非橄榄球世界杯,这些时刻都证明了体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突破隔阂的先锋,但在日常运营中,体育组织更需要的是搭建持久对话的平台,而非成为政治表态的战场。
波波维奇和科尔的选择,或许正为全球体育界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守体育本质、保持专业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立场,当球场上的哨声响起,比分板上的数字、战术板上的线条、球员之间的配合,这些才是体育最本真的语言,也是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通用密码。
随着2025年篮球世界杯的临近,以及洛杉矶奥运会的筹备,国际体育界将面临更多类似考验,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既保持体育的纯粹性,又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需要所有体育从业者展现出如波波维奇和科尔那般的智慧与定力。
在休斯顿火箭队主场外,一位资深球迷的话或许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来看球是为了欣赏精彩的比赛,为了看到人类身体与智慧的极致表现,当我坐在观众席上,身边是不同肤色的球迷,我们一起为精彩进球欢呼,那一刻,体育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