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中国篮球协会今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邀请其推荐优秀球员,备战即将到来的2025年男篮亚洲杯,这一举措标志着新一届中国男篮组建工作全面启动,国家队人才选拔机制在专业化、系统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选拔机制革新:拓宽人才渠道
根据中国篮协向各俱乐部下发的官方文件,本次推荐工作旨在广泛发掘联赛中表现突出的本土球员,为国家队教练组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选材视野,文件明确了推荐球员的标准,除要求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素质外,尤为看重球员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以及为国效力的强烈意愿。

此次采用俱乐部推荐与篮协选拔相结合的模式,被视为国家队建设体系的一次重要优化,过往,国家队名单多由篮协和教练组直接圈定,虽然效率较高,但可能存在个别在俱乐部体系中发挥出色、但未被国家队教练组充分关注的“遗珠”,通过激活俱乐部这一篮球人才核心储备库的能动性,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透明且竞争性更强的国手选拔平台。
“这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一位不愿具名的CBA俱乐部总经理表示,“让直接使用和管理球员的俱乐部参与到推荐环节,能使国家队的选材基础更加扎实,我们对麾下球员的特点和能力最为了解,能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评估信息。”

新周期,新挑战:亚洲杯成首要目标
2023年世界杯与杭州亚运会的征程结束后,中国男篮进入了巴黎奥运会后的调整与重建阶段,面对国际篮坛格局的快速演变,以及亚洲对手实力的不断提升,尽快完成新老交替,组建一支富有活力与竞争力的国家队,成为中国篮球当下的核心任务。
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是新周期中国男篮面临的首项重大国际赛事,该项赛事成绩不仅关乎国家荣誉,更与世界杯参赛资格等后续国际大赛路径紧密相关,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组建一支能够代表当前中国男篮最高水平、且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队伍,时间紧,任务重。
中国篮协此番未雨绸缪,提前近一年启动球员推荐与考察工作,体现了其对亚洲杯备战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规划,此举也为新任国家队主教练及其教练团队(或未来的教练团队)提供了充足的考察和磨合时间。
俱乐部反应积极,人才储备受关注
通知下发后,已在CBA联盟内引发积极反响,多家俱乐部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评估队内符合条件的球员,并积极配合篮协完成推荐工作。
联赛中一批中生代球员正处当打之年,如辽宁本钢的锋线核心张镇麟、浙江广厦的内线支柱胡金秋、广东华南虎的后场指挥官胡明轩等,他们凭借在联赛和国际比赛中稳定的发挥,已成为国家队中坚力量的有力候选。
更多年轻球员的涌现也为新一届国家队提供了更多选择,在2023-2024赛季CBA联赛中表现抢眼的青岛国信水产年轻中锋杨瀚森,其出色的策应能力和篮下技术广受好评;上海久事队的李添荣、崔永熙等年轻才俊,也凭借其冲击力和投射能力进入公众视野,这些年轻球员的成长,使得国家队的阵容组合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专业化道路上的持续探索
回顾近年中国篮球的改革历程,国家队的组建与选拔机制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之中,从引入双国家队制度以扩大选材面,到组建独立的选帅专家组,再到此次邀请俱乐部共同推荐人才,每一步都是在中国篮球发展道路上进行的积极探索。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改革有助于在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桥梁,形成人才培养与输送的良性循环,俱乐部在球员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推荐意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球员进入国家队历练,对其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亦是极大提升,最终反哺俱乐部和联赛的整体水平。
“这不仅是选人方式的微调,更是治理理念的进步,”一位篮球评论员分析道,“它意味着国家队建设正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从依赖个别决策转向依靠系统和制度,这符合现代职业体育的发展规律。”
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将优秀球员汇集一堂仅是组建国家队的第一步,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俱乐部、战术体系和打球习惯各异的精英球员快速融合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整体,将是未来国家队教练组面临的核心课题,球队需要确立清晰统一的战术风格,构建和谐的团队氛围,并针对亚洲主要对手进行针对性部署。
随着推荐工作的展开,新一届中国男篮的雏形将逐渐清晰,所有关心中国篮球的人们都期待,通过这种更为开放和科学的选拔机制,能够汇聚起当下中国男篮最优秀的力量,在2025年亚洲杯上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为中国篮球的复兴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篮协表示,在汇总各俱乐部推荐名单后,将结合教练组的考察评估,最终确定新一期国家队集训名单,国家队的后续备战计划和热身赛安排,也将在适当时候向社会公布。